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rchitectur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rchitecture. Show all posts

[Architecture] Janette Sadik-Khan - New York's streets? Not so mean any more.




Janette Sadik-Khan,紐約的運輸協會委員,同時也是現任美國國家城市交通協會(NACTO)的主席,並且曾獲選Business Insider五十位改變世界的女性,在最近的TEDCity 2.0演講中,Janette Sadik-Khan介紹了這幾年幾個他所主導的紐約的公共計畫,這幾項重要的計畫,大大的改變了紐約客的生活,也呼應了紐約市長彭博的觀點"城市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想要讓經濟能夠繼續成長,就必須讓城市的運作更有效率,讓居民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Architecture] 城市與奧運的新關係 2012 London Olympic Stadium - Populous



2008年,中國以北京奧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改革與開放引領其成為了一個成熟且現代的國家。而這場耗資190億美元舉辦的奧運盛事,同時也帶動了一波中國的建築熱潮,其中以主場館的"鳥巢"及游泳場館"水立方"最為人所津津樂道,鳥巢複雜的建築結構以及水立方創新的科技材質運用,讓世界看到了新的中國,同時下一屆奧運也宣布將於四年後在倫敦舉行。

[Architecture] 中國第一位攀上建築學界頂峰的巨人, 2012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 王澍




中國建築師王澍獲的了今年2012年的普立茲建築獎,也是在貝聿銘後,第二個得到此殊榮的華人。不同於貝聿銘的是,王澍的求學過程一路上接受的都是中國的建築教育,而不像貝聿銘深受西方建築教育的感染,也間接的肯定了中國大陸的建築教育。


[Architecture] 沙漠裡的綠色機場 "Kuwait International Airport" by Foster + Partners





Foster + Partners建築事務所發表了他們在科威特的新設計-科威特國際機場。作為科威特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科威特國際機場計畫成為具有高容量及大流量的國際級交通樞紐,因此特別邀請了著名的Foster + Partners建築事務所為他們設計,在這之前Foster + Partners也曾設計過北京機場,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所在地)捷運車站等大型公共建設。

[Architecture] 紐約的新建築典範 "Bank of America Tower" by Cook+Fox Architects




Bank of America Tower坐落於紐約的Bryant Park旁,耗資十億美金,於2009年完工,是紐約第二高的建築,同時也是世界綠建築重要代表之一。Bank of America Tower採用了廢水及雨水的循環系統,並且善用太陽能,引進大量自然光做為公共空間照明,在建材方面也全面採用可回收利用的環保材料,其中相當特別的是其水泥成分採用火驢燃燒時產生的副產品-爐渣調製而成,且都來自紐約周邊的地區。


[Architecture] "Guangzhou Opera House" by Zaha Hadid







近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造就其經濟的快速成長,短短的數十年間,中國成為了世界數一數二的重要經濟體之一,近年來隨著北京奧運及上海世博會的舉辦,中國儼然已是世界建築的重要舞台。




Zaha Hadid及其建築事務所為廣州設計了占地七萬平方公尺的廣州歌劇院Guangzhou Opera House。廣州歌劇院以卵石為概念,在河流的沖蝕下逐漸成形為流線平滑的球體,此外結合當地的天然地景,將這樣的設計元素從外觀向室內延伸。





廣州歌劇院主體由兩個圓石建體構成,周遭緊鄰廣州精華的經融區與珠江相望,廣州歌劇院為廣州一系列文化建設中重要的一環,除此一歌劇院外,廣州博物館,圖書館及檔案館也將陸續完成,為廣州的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透過影片可以更進一步看到整體概念的成形過程



圖片轉載自Zaha Hadid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Hongqiao Soho" by Zaha Hadid




著名建築師Zaha Hadid在去年發表了位於上海虹橋商業特區的Hongqiao Soho建案, 虹橋特區位於上海虹橋機場與上海市中心間, 特區內有高速鐵路及地鐵, 又緊鄰著上海機場, 交通非常便利, 夾帶著這些優勢, 虹橋特區期望能吸引本地及國際企業落腳,  成為未來上海經貿發展的重要地標.




Hongqiao Soho是當地代表性的重要建案, Zaha Hadid 的設計著重在透過它獨特的建築呈現強烈的視覺印象及辨識性, 此外其活躍的商業活動和具代表性的建築能讓Hongqiao Soho成為上海的重要地標.




Hongqiao Soho是一商辦合一的建案, 從內到外展現出有力量卻又流暢無比的美麗線條, 尤其是在室內的空間設計, 庭院及公共空間.




整個Hongqiao Soho由四棟造型簡約的主建物構成, 透過四個瘦長的帶狀通道相互連結, 將頂樓串聯成一個寬廣的綠地空間. 在地面空間上也可以看到相同的元素, 開放式的商業空間透過通道互相連結, 讓商場空間更具戲劇性效果.









延伸閱讀:


圖片及部分內容轉載自Zaha Hadid Architects 

[Architecture] "Openair" by JET Architecture






JET Architecture連同 CXT Architects Archasia Design Group2010的九月參與高雄港及新航廈大樓的設計競圖案, 以作品“Openair”獲得榮譽獎. “Openair”今年又再次獲選Azure’s AZ建築獎.

高雄位於亞洲重要的經濟發展線上, 也是全球海運的重要轉運站之一, 同時高雄也是台灣幾個古老的主要城市之一. 在面對今日全球經濟的高度發展, 舊城市的翻新也成了活絡地區經濟的重要指標之一.
近年來高雄正積極的從傳統的工業城市轉型, 從愛河周遭的城市建設到2009年高雄舉辦的世界運動會, 我們逐漸可以看到這個城市不同的面貌, 高雄正努力發現全新的自己, 而這些轉變正在為這個城市的發展寫下重要的里程碑.




Openair嚐試將傳統的元素與現代的建築概念和技術結合, 成為城市與海洋之間的中繼站. 高雄港航廈的功能在於輸運國內外的旅客, 此外也扮演熱絡港岸地區的重責大任, 因此Openair除航廈本身提供服務的室內空間外, 在規劃上也提供大量的開放空間讓航廈也能成為市民重要的遊憩空間.










下面是Youtube上Jet Architecture介紹高雄港航廈Openair的影片, 雖然Openair並未獲得評審青睞, 但也讓我們更期待未來建築完成的新航廈會是比Openair更驚豔的作品.


延伸閱讀:

圖片引用自Jet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olde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