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esig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esign. Show all posts

[INTERACTION] 體驗造物主的互動裝置 "Sand Box" by Wan Sup Choi and Sang Hun Heo




Sand Box是由兩位來自韓國宏益大學Hongik University的大學生Wan Sup Choic和Sang Hun Heo所創作的互動裝置,是今年進入ADAA(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最後階段,獲獎呼聲很高的作品。

Sand Box是一個多重的互動裝置,除了結合影像與實境,還有最讓人驚艷的就是記憶的情感。堆沙子相信是許多人小時候共同的記憶,Sand Box透過判斷沙堆的高度與外型,將山鑾與海洋投影在沙盤中,隨著山巒的高度增加,綠地的顏色也跟著加深,此為水裡還看到許多悠游的海洋動物,相當有趣又富有教育意涵,真的是非常棒的一個作品,和大家分享。

[DESIGN] Design EXPO 松山菸廠






因為顧展的緣故,上週才有機會在平日的Design EXPO松山菸廠展館待了一整天,看了前幾天一個知名的台灣設計部落客王艾莉Alice Wang的文章後,讓我感受良多。

從展覽的內容面說起,或許是身為台灣本土設計師的關係,許多作品和展覽內容都和前陣子剛落幕的台灣設計師週相同,相對就少了驚奇。而其中幾個展區,以世界知名的經典設計作品和台灣工業設計的發展的一些產品為主,給人的感受更像是一場設計教育展。
 

[DESIGN] "Sculpture - LG HI-MACS®" by Ora-ïto






來自法國的藝術家Ora-ïto的作品Sculpture - LG HI-MACS®於倫敦的Wallpaper和Reebok合作的展覽中展出,這個展覽邀請了許多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及設計師共同創作,而其中這件整個作品Sculpture - LG HI-MACS®就顯得相當的耀眼,他最大的特色在於使用LG的特殊材料HI-MACS製作而成,透過這種材料的特塑特性,去創造這件雕塑獨特立體的流動感,也呼應Reebok系列鞋款特有的動感。 
 

[Architecture] "Guangzhou Opera House" by Zaha Hadid







近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造就其經濟的快速成長,短短的數十年間,中國成為了世界數一數二的重要經濟體之一,近年來隨著北京奧運及上海世博會的舉辦,中國儼然已是世界建築的重要舞台。




Zaha Hadid及其建築事務所為廣州設計了占地七萬平方公尺的廣州歌劇院Guangzhou Opera House。廣州歌劇院以卵石為概念,在河流的沖蝕下逐漸成形為流線平滑的球體,此外結合當地的天然地景,將這樣的設計元素從外觀向室內延伸。





廣州歌劇院主體由兩個圓石建體構成,周遭緊鄰廣州精華的經融區與珠江相望,廣州歌劇院為廣州一系列文化建設中重要的一環,除此一歌劇院外,廣州博物館,圖書館及檔案館也將陸續完成,為廣州的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透過影片可以更進一步看到整體概念的成形過程



圖片轉載自Zaha Hadid Architecture

[DESIGN] "Anthology Magazine"





"Anthology Magazine"是一本限量發行的季刊,每一集都有特定的主題,而雜誌內容圍繞著主題介紹不同的家飾品,裝潢風格,生活習慣,興趣,娛樂等等, 與一般的家飾及裝潢雜誌相比,可以發現 "Anthology Magazine"著重於呈現每個人獨特的life style. "Anthology Magazine"在設計書刊中算是相當小眾而且新生的刊物,在issue網站上可以閱讀到目前三本刊物的試閱版.而目前實體書僅有辦法在美國,加拿大,及英國訂閱,但其他國家也有少數實體書局可以購買到,詳情可以參閱"Anthology Magazine"官方網站.




ISSUE網站上的試閱版本



延伸閱讀:
Anthology Magazine

[FILM] "Objectified" by Gary Hustwit





Objectified是一部在幾年前由Gary Hustwit籌備拍攝關於產品設計的記錄片.片中邀請到多位國際上知名的設計大師,從汽車大廠BMW的設計師Chris Bangle到Design Thinking的Tim Brown.影片透過不同的角度切入現代的產品設計.對於從事多年設計工作的人來說,這樣的影片也許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對於產品設計有興趣的人,或是剛踏入產品設計領域的新鮮人,我認為Objectified會是一個很好的教材,進一步讓你了解設計與製程,設計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






完整的影片目前尚未在台灣的電視上播出過,但網路上已可以看到DVD版本的發售及大陸網友翻譯過後的中文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蒐尋相關的資料.


圖片轉載自New York Times, Objectified

延伸閱讀:

[DESIGN] "QuaDroru" by Dror Benshetrit




設計師Dror Benshetrit設計出的卡榫結構QuaDroru有別於傳統木製卡榫結構,將板材在切割成特殊形狀,經過翻轉後,彼此相互卡合,產生了一個非常堅固的結構體.Dror最初在為知名水晶大廠Swarovski設計燈具Floor Chandelier時發想出了這樣的結構,而後廣泛的將這個結構大量的運用在他其它的設計上.





QuaDroru本身有著簡單組裝,有效減少耗材及穩固的支撐力等幾個重要的特性,在南非舉辦的Design Indaba會議上.Dror大膽的提出了利用QuaDroru作為建築結構體的概念,以這個構想為中心,一系列的概念從小型的臨時性組合屋到大型橋梁的支撐結構.



QuaDror from Dror on Vimeo.

Dror目前也計畫將QuaDroru的結構專利免費開放給較艱困的弱勢國家,讓這些國家能夠受惠於QuaDroru生產簡單,造價低廉,及方便組裝的優勢,改善生活品質.



QuaDroru運用於臨時組合屋 

 QuaDroru運用於橋梁結構

 QuaDroru運用於建築

QuaDroru運用於結構體補強


-
圖片及影片轉載自Dror Studio及Viemo


延伸閱讀:
Dror Studio
Design Indaba
older post